音乐研究所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音乐研究所

音乐学习者的研究交流基地


您没有登录。 请登录注册

两种不起眼却“神奇”的伴奏方式-菅野洋子《I DO》结尾分析

3 posters

向下  留言 [第1页/共1页]

werkstatt

werkstatt

两种不起眼却“神奇”的伴奏方式-菅野洋子《I DO》结尾分析 O9fb4
我实际演奏这两行的音响效果和我想象中的效果是有区别的。别看表面上貌似是极其普通的分解和弦,其实里面内藏玄机。演奏的时候乐曲的前景、中景、背景竟然井井有条,让人惊讶。

背景自然是左手在低音部的和弦低音(全音符),这个毫无疑问;而中景与前景单单从谱面上看,就很难看的出了,猛一看,基本上所有的音符处于同一重要性。然而在演奏时发现,高音B和G仿佛是听起来最引人注意的,它们才是乐曲的真正前景,也就是旋律部分。

这时有的同学又要笑老衲了,呵呵,你说高音B是引人注意的,这很简单理解啊,因为它在旋律轮廓的最高点嘛,它当然容易引人注意咯!这么简单的道理,还用你讲?!嘿嘿,还不是就这么简单吧,请看高音B是如何与其他音衔接在一起的!每一个高音B之后都会直接跌落一个大七度跳进到中音C!G呢?也是在每一次后向下跳进一个小六度至低音的B,如此的大步伐的跳跃确保了旋律音在高处的优越性,如果换做极其普通的,按照和弦顺序三度一音的琶音,则绝对不会体现出B和G的高度,因为那种平均式的三度移动抹掉了它们在音域上的特点。


另外一方面,请仔细观察G音的特点,它和别的音最大区别是? 对,就是它在时长要比其他的音长出一倍!时长长的音听起来更引人注意!虽然G音是由之前的三度音程构造的,但它的时长却让它成为了和B一样突出的音符。

最后要提的一点是中景,也就是起着节奏和和声的伴奏部分CE,BCE这个固定的音型,或许这种情况下,这个音型是不适合有过大的改变的,它适合在相同的音区内重复。这样才不会造成因为任何改变而产生反客为主的效果。
期待您的参与和讨论!sol sunny

夜の太阳


Admin

研究单一小节,在低音部分,用了A,和上面的B,有一个较大的跨度,并且是没有预备的连续大跳(跳跃性的感觉后进行到低音B得到平衡)。应将低音B,看做是低音部分的旋律部分,而不是高音部分。这样结构就明朗了,A (CE BCEG) B (CE BCEG).高音B和高音G是旋律的重点这个你已经说了,我要说节奏的部分。按我说的结构就是,2个重复的形态,第二次的时候,A进行到B(情绪上升),并且B相对A是缩短的+再者G的切分造成旋律具备活泼的动态。

http://musicstudy.home-forums.com

夜の太阳


Admin

估计只有我会特意回你这贴。。如果我也不回,感觉你会热情退却。。那就很不好意思了。

http://musicstudy.home-forums.com

595381979



喜欢,用下试试这种也算是对比了

werkstatt

werkstatt

夜の太阳 写道:研究单一小节,在低音部分,用了A,和上面的B,有一个较大的跨度,并且是没有预备的连续大跳(跳跃性的感觉后进行到低音B得到平衡)。应将低音B,看做是低音部分的旋律部分,而不是高音部分。这样结构就明朗了,A (CE BCEG)  B (CE BCEG).高音B和高音G是旋律的重点这个你已经说了,我要说节奏的部分。按我说的结构就是,2个重复的形态,第二次的时候,A进行到B(情绪上升),并且B相对A是缩短的+再者G的切分造成旋律具备活泼的动态。
恩,将低音B看做是低音部分的思路对我有启发。

返回页首  留言 [第1页/共1页]
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